环县木钵镇关营村:坚持“六个一起”扎实 推进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工作
环县木钵镇关营村位于环县南部(距县城13公里),甜永高速、银西高铁和国道211线穿境而过,共辖5个村民小组、343户1526人(在家户283户),总面积11.74平方公里。按照“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改造提升”的思路,镇党委深入研究乡村建设重点任务和规定要求,组建了以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示范创建工作专班,突出“六个一起”,通过“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发动全体群众共同参与,扎实推进关营村“1(党建)+2(设施农业和经济林果)+N(多元化治理)”示范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基建产业一起强。聚焦林果瓜菜主导产业和路水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超前谋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补齐本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短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坚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随弯就弯,不搞大拆大建、人为造景,最大限度保持原貌。年内通过新修到户硬化路5公里(受益农户90户),配套安装道路标志、道口桩等交通设施,安装路灯150盏,实施60户自来水入户工程和改厕27户,提升整村生产生活条件。产业发展方面,坚持因地制宜、注重效益,不搞面子工程、短期投机。在前期已栽植800亩果树的基础上,年内分区域、定果类栽植果树200亩,搭建184座钢架拱棚种植甜瓜蔬菜,9座日光温室种植火龙果、草莓等反季节水果,突出“村社合一”,依托关营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村“两委”牵头注册富有地域特色的瓜果品牌,建立统一规划、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的“四统一”产销模式,带动全村发展瓜果蔬菜产业。
山上路边一起绿。紧盯国道面山空地、河岸闲置地和通组入户路边、“两高”沿线三角地等适宜绿化地块,因地制宜,通过栽植常青树、果树、多年生花卉等,进一步提高村庄绿化率。境内山上,在历年造林150亩的基础上,年内对下剩的三处坡峁进行绿化,对历年栽植但未成活的及时进行更换,实现应绿尽绿。道路两边,对村内5条主干道行道树进行补植,已完成沿线行道树修剪和刷白;在境内3.6公里的211国道沿线,按照“100米黑心菊+100米鼠尾草”交叉栽种花带,用“直径1米圆形实心花簇”形成间隔;对其他路边零碎地块依地形插栽杂花,确保不漏一处、不撂一片。
沟渠地畔一起整。坚持全域治理,突出精细精准,对村内大小河流、沟渠、田间地畔等开展排查,制定详细计划,分区域分步骤开展治理。沟渠河道,对起楼堡、史家沟、陈沟门三条小沟渠分段筑坝8处,在岸边和水系栽植芦苇,形成有水有草的塘坝;对环江河两岸开展常态化流域防污治理,对境内排洪渠道进行清淤疏浚,通过大整治、大修复,切实提升生态涵养功能。田间地畔,计划年内在村内道路两边荒地全部种植马鞭草、一串红等多年生花卉,按照“一地块一品种”,分地块、分种类在全村公共地块栽种杂花,让全村四季有花、处处有景。
庭内院外一起美。按照“六顺六净”要求,坚持室内无尘、院内整齐、院外无污,不搞大面积彩绘,最大限度使农家墙体与土壤、道路、树皮色调和谐,让每户人家出门有花、转角有树。庭院保洁方面,督促全村群众逐步减少使用彩钢板等现代建材,引导农户外墙尽量使用接近自然色的灰白、灰黄色调;通过村民小组会宣传,教育每家每户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保持家庭卫生,严防各类疫病滋生;突出典型引领,计划在6月份的村民小组会上,在5个村民小组各评选1户“最美庭院”,带动全村崇洁爱美。院外美化方面,免费向农户发放果树4棵、花卉10株,村组干部上门逐户指导栽植到位,倡导每家在院外种植小菜园、搭建小花坛,引导群众建设美好整洁庭院。计划年内在选择适宜地段做10—15处墙绘,集中宣传村规民约、敬老孝亲等,教育引导群众向善向好。
文化治理一起兴。坚持强基建、兴文化、抓治理一体发展,推进群众文化教育和乡村治理同步复兴。文化引领方面,在村内群众聚集区和适宜地段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3处、二十四孝石、名言警句木牌50个,在211国道醒目位置布设明代著名诗人陈凤诗作《木钵道中》石雕一处,在史家沟沟口新建环县道情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史呈林故居”及“史家班班史长廊”,组建道情皮影自乐班,常态化开展义演,活跃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处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乡村治理方面,建强“老中青”结合的骨干队伍(调整85后科级干部包村、育优60后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壮大70后村“两委”成员),落实“雏雁计划”,积极培养年轻后备力量;通过鼓励企业捐赠、社会捐助、帮扶单位捐款等筹集资金设立教育助学基金,每年对本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学生进行奖励资助,并邀请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开展监督;严格落实党员“积分制”、群众“红黑榜”制度,定期开展先进模范评选表彰,聘请在外成功人士回村组建乡贤理事会、政协议事会,让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理、群众办;设立道德大讲堂,结合召开村民小组会议,邀请老教师、乡贤能人现场讲孝道、讲传统文化;组建乡村舞蹈队、社火队,择期举办农民运动会、摄影展、钓鱼比赛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面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干部群众一起动。坚持“支部强引领、干部齐带领、群众全参与”,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举旗帜、把方向、聚人心作用,动员全体乡贤积极谋商议事,组织带领全体群众动手参与乡村建设。具体实践中,通过包村干部、村干部、驻村干部划片包干,入户宣讲各类政策,组织带领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栽树种花、修剪果树、搭建拱棚等,凡事全体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前,彻底变过去的“催着群众干”为现在的“群众跟我干”,真正实现“支部引领、党群一心、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宏伟愿景。
(供稿:环县乡村振兴局 张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