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县以文化建设汇聚涵养文明“精气神”
近年来,镇原县切实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实现机制融通推促常态长效、平台融汇资源共享、内容融合多元多向,让文明新风吹遍原州大地,吹进群众心坎里。如今建成的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9个实践所、220个实践站,都是群众头脑的“唤醒站”、精神的“加油站”。截至目前,全县建成文明实践活动志愿服务队46支,注册志愿者逾2.6万人,参与志愿者服务12000多人;开展“面对面”“一对一”送关怀、送温暖活动1200多场次,辐射服务群众约15万人。
以“讲”传播党的最新理论和惠民政策,以“树”凝聚榜样力量,以“乐”丰富文化生活,以“帮”解决实际困难,以“移”倡导文明新风……镇原县不断创新丰富方法载体,引导长期以来思维固化了的群众从自我束缚的圈子里突围,承古风、树新风,以人的“振兴”促进乡村振兴。
曾经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比阔奢靡之风在镇原县农村不同程度存在,严重拖后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据了解,一场红白喜事支出约3万元左右,占年收入的近70%,计算进家庭生产生活的正常开销支出,一年辛苦劳作而得的收入所剩无几,有的村民还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针对这一情况,镇原县把移风易俗作为提升农民思想素质的重要内容,在全县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良序美俗,促进红白喜事改革,打造幸福美丽乡村。“按照以前习俗,7天下葬,需吃酒席30至35桌,包括烟酒等需花费18000元至21000元。改革之后丧礼一天,酒席15桌,花费7500元,比改革前少花费2/3左右。自村里开展红白喜事改革后,党员干部带头简办母亲葬礼,现在村里很多人开始敢于“丢面子”,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的风气不见了,节俭办事、文明办事的新风已深入民心。
温暖人心的敬老服务、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有力务实的政策宣传……居民们经常可以看到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深入小区、乡镇和村落,宣传思想,讲授文化,帮办实事,为群众送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致周到的服务。镇原县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六评一创”活动,树立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带动群众革故鼎新。去年评树各类先进文明典型129人、“星级文明户”5400多户;完成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的“一约四会”规范化建设,开展治理高价彩礼、反对铺张浪费、摈弃薄养厚葬、狠刹人情攀比、破除封建迷信等移风易俗专项整治活动240多场次……
如今的镇原乡村,文明新风劲吹,新知识、新观念在与旧思想和陈规陋习的碰撞中,提振了人们的精气神,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供稿:镇原县乡村振兴局 周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