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城县创新八项机制 守底线 抓发展 促振兴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协调并进、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庆城县建立健全领导联系包抓、定期调度、资金使用等八项工作机制,全面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领导联系包抓机制。落实联系点工作制度。县级领导每月到联系乡村指导抓好防返贫监测、产业就业、乡村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重点工作,协调督导、推动落实;落实“一把手”责任制。5个工作专班、12个专责工作组要逐月细化工作任务,各联乡牵头单位要发挥好联络服务作用,积极协助县级包抓领导做好各项重点工作,每季度深入帮扶村开展调研指导,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落实乡村遍访制度。乡镇党委书记要遍访所有自然村和困难户,村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要遍访所有农户,掌握 “第一手资料”,破解发展难题。
定期调度推动机制。会议调度,实行“月报告、季分析、半年小结、全年总结”制度,每季度召开1次领导小组会议,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根据重点工作完成情况适时召开推进会和调度会,各专班、专责工作组每月至少召开1次调度会议,掌握工作进展,研究工作事项,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调查研究,县级包抓领导、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每季度赴联系乡村深入开展1次调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督查检查,各县级包抓领导、工作专班、专责工作组每两月深入乡村开展1次明察暗访,督促工作落实。
资金整合使用机制。应整尽整,财政部门负责将纳入整合范围的资金全部整合,做到“应整尽整”,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投入格局。精准使用,整合资金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确定的任务,统筹安排使用,使用整合资金的项目一律从项目库中提取,不得将负面清单事项和行业“搭车”项目纳入项目库;强化监管,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对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负总责,县级财政部门负责指导和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目标管理,县乡村振兴局负责项目实施及资金拨付进度为主的监督检查,项目实施单位负责整合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
防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精确监测对象,由乡镇牵头,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常态化排查预警返贫致贫风险,全面排查所有农户。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干部按要求开展走访;精细数据比对,各行业部门要加强数据共享比对,分类分级反馈乡村核实,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并开展帮扶;精准帮扶措施,对确定的“三类户”,由乡镇组织帮扶干部科学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及时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措施,严格按照“七不消”标准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对穷尽所有帮扶措施,仍有因意外、因病、因学、因灾发生致贫返贫风险的农户,及时启动庆城县“防贫保”予以救助。
乡村建设示范机制。坚持规划统领,立足村庄自然、资源、文化等要素,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坚持高标准建设,省级示范村创建围绕3个方面23项指标内容和标准,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打造提升,市级示范村创建以产业培育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县级、乡级示范村创建以人居环境整治和风貌革命建设为主。每年3月底完成规划设计,4月开工建设,9月底完成建设,10月底谋划好下年度示范点;坚持示范引领,持续实施农村拆危治乱工作,统筹推进厕所革命、风貌革命等工作。每两年创建省级示范乡镇1个,每年创建省、市、县、乡四级乡村建设示范村不少于15个。
责任清单落实机制。建立任务清单,各专班、专责工作组、行业部门在每年年初结合各自工作任务,建立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强化沟通衔接,各专班、专责工作组、行业部门要将重点任务清单送县委或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并按时将行业领域材料和信息报综合协调工作组;推动工作落实,各专班、专责工作组、行业部门按照任务清单稳步推进,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按照任务清单定期督办。
问题销号整改机制。建立问题清单,乡镇和部门根据反馈的具体问题,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时限清单、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方案;落实主体责任,实行县级领导分工负责、包抓落实,行业部门要对照整改方案把任务分解具体到人,乡镇要发挥好抓整改的主体作用;严格整改时限,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要做到即知即改,对需要长期整改的问题要拿出时间表,有步骤地推动落实;完善印证资料,对于反馈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相关的资料逐一印证,做到相互印证、相互支撑;问题销号清零,实行分管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双签字”制度,全面靠实整改工作责任。
考核奖惩机制。不断加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在乡镇、部门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的权重。对工作推进好的,下年度在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重点倾斜;对落实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党政主要领导;对不作为甚至弄虚作假的,依党纪政纪追责;对在国家和省市各项考核评估过程中出现严重问题的,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年度综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供稿:庆城县乡村振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