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选派50名退出领导岗位科级干部到村任职
全市选派经验丰富干部驻村试点工作启动后,环县坚持先行先试,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组织审核等程序,在全县范围内择优选派50名退出领导岗位科级干部到全县49个村驻村任职,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发挥作用、缓解乡村人才匮乏问题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一、精心组织动员,确保宣传到位。县委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先后召开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座谈会、县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省市关于选派经验丰富干部驻村有关精神,研究制定了《环县选派经验丰富干部充实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试点工作方案》。各乡镇、各单位对符合条件的人员逐一谈话,动员引导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利用自身经验丰富、善于管理等优势,发挥“传帮带”“智囊团”作用,到乡村第一线在项目建设、党建指导、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中“挑大梁”,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二、严格选派条件,确保人选精准。按照个人自愿原则,全县共有60名退出领导岗位干部报名参与驻村工作。在各乡镇、各单位对自愿报名人选的年龄结构、身体条件、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基础上,县委组织部严把人选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综合考虑个人意愿、专业特长、工作经历等因素,会同乡村振兴局等部门逐一审核把关,择优确定符合条件驻村人选50名,其中担任过乡镇党政正职和部门“一把手”的3人,占6%;担任过领导班子成员的43人,占96%;具有两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的42人,占84%;有涉农部门工作经验的27人,占54%;熟悉农村工作的37人,占74%。
三、强化激励保障,确保措施落实。为了激励保障退出领导岗位派得下、沉得住、干得好,环县研究提出了晋升职级、发放补贴、增加经费、单独考核、培树典型、解决困难、人文关怀、定期慰问等八项具体措施,切实保障其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一是坚持政治上尊重,对符合选派条件、具备晋升职级条件、在全县范围内有空缺职数的,驻村期间择优晋升职级;驻村满2年,工作优秀、成绩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再次晋升职级。二是坚持工作上支持,对退出领导岗位驻村干部,每年增拨1万元驻村工作经费,并按照每人每年3万元的标准列支补助资金,且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优秀退出领导岗位驻村干部。三是坚持生活上照顾,由派出单位每季度对退出领导岗位驻村干部进行1次走访,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派出单位、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积极帮助解决其子女上学、家属生活等困难问题。四是坚持精神上关怀,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定期与退出领导岗位驻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做到思想异常、生病住院、家庭变故、工作消极“四必访”,并在重要节假日进行走访慰问。
四、注重日常管理,确保作用发挥。在突出激励保障的同时,列出退出领导岗位干部驻村不得少于220个工作日、住村时间不少于160天,不得参与赌博酗酒、参加邪教组织、从事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等八项负面清单,为其自觉履职画好了“边界线”。对存在负面清单情形的退出领导岗位驻村干部,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驻村期满后不再晋升职级,对有违纪违法行为的,依据相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同时,督促乡镇党委加强日常管理,每月对驻村履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县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通过不定期随机抽查、实地查看等方式对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驻村作用发挥好的在全县范围内通报表扬,对存在问题较多、群众意见大的,除追究驻村干部责任外,倒查追究乡镇和派出单位责任。
(供稿:环县乡村振兴局 张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