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五项措施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
近年来,华池县紧紧围绕省、市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总体部署,积极开展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紧扣全县农业产业“双百双十”实施意见,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标准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把中药材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点富民增收产业来抓,使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效增加农村经济收入。至2020年底,全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达到11.99万亩,实现总产(鲜货)6.44万吨,总产值2.71亿元,总收益达到6406万元。
一是准确定位是产业发展的“指挥棒”。紧盯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方向,县委、县政府发挥资源禀赋、科学正确决策,把中药材作为全县特色优势产业,连续两年制定了《华池县“双百双十”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中药材产业“三万卅千”基本布局和亿元级发展目标,引领全县完成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连年保持在10万亩以上,为产业发展做出了坚强指引。
二是政策扶持是产业发展的“助力器”。县上在2018年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产业扶贫扶持工作的意见》,并连续贯彻落实《华池县脱贫攻坚春季行动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持续增强对中药材产业的奖励扶持,近三年共落实中药材产业奖补资金4416.4万元(2018年713.5万元,2019年986.3万元,2020年2716.6万元);同时,积极利用涉农整合资金360.1万元,大力实施中药材产业到户奖补,有效撬动了产业发展动力。
三是经营主体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按照“企业驱动、合作社带动、农户联动”的工作思路,秉持“龙头引领、企业为大”的产业化发展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合作社和农户三方利益紧密联结机制,企业负责衔接大市场,带领合作社开展生产和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合作社负责具体生产组织实施,带动农户落实生产计划,统一管理措施,做企业和农户的中介;农户按合作社要求进行订单生产,整体发力、协同推进产业快速发展,其中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推动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四是健全体系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架”。在建立健全产业组织、生产、经营体系的基础上,始终注重强化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与省内外中药材科研机构(院所)的技术合作,以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以及省、市农技、经作等部门专家教授为引领组建专家团队,以县内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为支撑组建服务团队,全面负责开展科技培训、产业调研、工作交流及技术指导活动,解决产业关键、突出问题,谋划产业布局、发展方向,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是规范技术是产业发展“质量核”。按照种植规模化、技术优良化、管理绿色化、生产组织化、经营市场化的产业发展目标,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县农技推广部门积极行动,全力投入,通过建办规模化示范区点、推广优良品种、示范新优技术、集成科技要素,提升了县内中药材生产科技含量,确保了产品品质,带动了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近三年间,年均规划建办万亩规模化种植基地3个以上、千亩规范化示范基点30个左右。今年,在稳定“三万卅千”示范格局的基础上,新建了柔远白家塬、怀安丰阳渠、元城高桥3个千亩绿色标准化示范点,建成了乔川、五蛟、柔远等6个万亩规模化种植片带,示范片区内普及应用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全生物降解地膜使用、抗旱保水剂示范、病虫害绿色防控和覆膜露头栽植等新优技术,开展了主要中药材品种比较、种植密度、栽植方式等试验研究20多项(次),为全县中药材种植提供了样板,加快了产业标准化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