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目标任务 确保工作落实 ——华池县畜牧兽医站扎实推进草畜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近年来,华池县畜牧兽医站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县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紧盯产业扶贫这一核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实施“三方联动、三变推动、品牌带动、党建促动”“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全面推进草畜产业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一是认真研究谋划,精准定位产业发展方向。华池属半农半牧县,是全省草畜产业大县之一,种草养畜历史悠久,农户普遍具备养殖技术,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形成了天然的隔离带,利于防疫。全县天然草场面积广阔,饲草料资源丰富,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92万亩,年种植甜高粱、燕麦草等一年生优质牧草10万亩以上,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种植面积60多万亩,年产各类饲草150多万吨,在充分满足全县肉羊、肉牛养殖需求的同时,可向周边县区提供玉米青贮、优质干草等饲草50万吨以上。立足县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印发了《华池县“双百双十”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关于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产业发展指导性意见,明确了全县草畜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是突出企业引领,构建完善产业发展体系。全县按照农业产业发展布局,紧盯“双百双十”农业产业发展目标和草畜产业“521”年度推进计划,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金融企业为支撑、片区合作社为抓手、家庭农场和专业户培育为核心,着力构建“龙头企业+片区长(社)+合作社+养殖户”四级产业生产运营体系。通过内培外引,先后引进甘肃中盛、兰州正大、民吉草业、庆阳陇牛等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地华池,培育富民众创、天云、宏富亿等本土龙头企业3家,依托省农担公司担保,撬动产业发展贷款3.7亿元,组建成立肉羊、肉牛等各类养殖合作社170家,全县111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养殖户达到1.6万户。
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先后建成中盛公司10万只湖羊繁育基地、康源牧业万头奶牛养殖场、民吉草业20万吨饲草加工厂、红南梁公司18万吨乳制品加工厂、秦达公司8万只种蛋鸡繁育场、正大公司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场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和饲草加工基地。全县湖羊养殖合作社(场)达到78个,其中:移交龙头企业托管运营23个(中盛公司9个、天云公司8个、正大公司6个);建设移交正大公司千头肉牛养殖示范场2个,全县肉牛养殖合作社达到40个;组建饲草种植和加工合作社30个。采取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等培训方式,组织举办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培训班37期,集中培训技术骨干1300人/次;组织县乡专业技术人员进社入户实地开展养殖技能培训指导1万人/次以上。
四是紧盯产业增收,积极促进到户产业发展。争取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和东西部协作资金5770万元,通过产业奖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到户产业,先后扶持6450户贫困户养殖肉牛1346头、肉羊20798只、毛驴545头、生猪171头、肉蛋鸡26976羽、蜜蜂878箱,种植甜高粱3.19万亩、燕麦草0.82万亩,建设养殖棚圈3236座;按照项目补助、农机具补贴、群众自筹的方式,为合作社、贫困户补贴投放各类畜牧养殖、饲草加工机械3600台,培训建档立卡贫困户7300人/次;通过到户产业奖补,贫困户户均年增收达到6000元以上,为实现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履行主体责任,帮扶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县畜牧兽医站和草畜产业示范园区管理办公室21名干部结对帮扶老庙咀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8户、边缘户3户,组织帮扶干部年人均入户达到20次以上。积极衔接相关部门,先后整合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00余万元,扶持老庙咀村建成湖羊、肉牛、中药材合作社各1个,为贫困户发放马铃薯种子4025公斤、玉米种子920公斤、粮饲玉米种子500公斤,新建棚圈107座,种植中药材1000亩;投放饲草收割、加工等机械19台;扶持贫困户养殖肉羊136只、肉牛10头、毛驴15头,种植甜高粱、燕麦草1500亩,为2户非贫困户和合作社落实生产运营和危房改造补助资金3万元。同时,积极筹措慰问资金4万余元,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组织对帮扶61户贫困户、边缘户开展走访慰问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