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结构 转方式 促增长 华池县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近年来,华池县农业农村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北羊南牛、塬果川菜、草畜平衡、农牧循环”发展思路,按照全县“湖羊肉牛、玉米饲草、杂粮药材”的产业布局,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到2020年底,全县完成一产增加值5.9亿元,同期增长6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145元,同期增长9%。
一是农产品保障能力日益增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划定31.68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 1.3 万吨,水产品产量63 吨,产值0.01亿元。畜牧业总产值8.04亿元。建成生猪规模养殖场20个,生猪存栏3.39万头,“菜篮子”、生猪供给充足,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二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按照产业要集群、龙头要集中、技术要集成、要素要集聚、保障要集合的思路,创建县级示范社91家、市级示范社50家,省级示范社26家,国家级1家。培育家庭农场30家,评选县级示范性家庭农场10家,推荐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4家。先后引进和培育中盛、正大、陇牛、民吉、恒烽、南梁中庆等龙头企业20家,通过政、企、社“三方合作”路径,全面落实产业贷款、土地供应、基础配套等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企带户养的中盛农牧、托管代养的中天羊业、配股分红的陇牛乳业、订单种植的民吉草业、入股分红的恒烽中药材等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县合作社319家,实现了“县有联合总社、乡有联合分社、村有合作社、全县111个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构筑起“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完成永久基本农田70.7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24.54万亩。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田间工程及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基础性工程建设,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18757处(集中供水工程26处,分散供水工程18731处)。扎实推进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140条1286.56公里,行政村通村道路通畅率达到100%,形成等级较高、路况较好、服务面较广的农村公路网络。
四是乡村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不断补齐农村环卫设施,健全完善保洁机制,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无垃圾、生态环境保护、“河长制”落实基层管护人员“四网合一”,充分发挥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作用,着力消除“视觉贫困”。2020年全县完成户厕改造3135座、公厕33座,创建清洁村庄55个,目前全县累计完成户厕改造9255座、公厕111座,创建清洁村庄110个,清理拆除烂房烂墙、废弃棚圈、简易厕所4274处,清理村内道路沿线沟渠9637公里,淤泥9242吨,清理畜禽粪污4474吨,清理柴堆草垛8770处,建成废旧农膜回收企业之家、网点34个,回收废旧农膜9561吨,企业加工量690吨,资源化利用率达32%,回收率达78.7%,视觉贫困得到了全面整治。19个大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5%以上。同时,完成5个美丽乡村和7个村庄风貌提升改造改造规划编制,待审批后按期实施。
五是农业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围绕土地、农民、资金、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五大要素,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供销社、国有林区林场、集体林权制度、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农业综合水价等改革纵深推进。全县完成土地确权118万亩,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进展良好。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20.59万亩,流转率20%。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有111个行政村、269个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三变”改革,村集体经济增长183.2万元,村均1.65万元。
六是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创建“美丽庭院”示范村15个,示范户2500户,评选“美丽庭院”示范村15个,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0户;“讲卫生、知荣辱、明礼仪、扬善德”的淳朴民风在乡村已蔚然成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100%,乡村就业、养老、救助、防灾等服务持续推进。累计建成“乡村舞台”111个、乡镇文化站15个,建成村史馆21个。
七是乡村治理体系渐趋完善。全县选派村级党建指导员26个,专职化村支书34个,制订印发了《华池县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协商民主议事机制,建立扶智扶志积分榜、帮教转化进步榜、道德评议“红黑榜”和“扶贫超市”“三榜一超市”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创新农民享受惠农政策、配股分红等权利与遵守村规民约等义务挂钩机制,实现月台账管理制度,促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工作现代化水平。积极创建乡村治理示范村(镇),优化完善年度治理方案,已完成南梁镇及南梁荔园堡、柔远李庄等1个示范镇、10个示范村市级创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