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多措并举发展“五小”产业 助力脱贫增收见实效
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基础保障作用,确保2019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在4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指导意见后,县委和县政府提早安排部署,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制定方案,及时安排专项资金,乡镇多次摸底上报,指导“五小”产业发展,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验收,全年共发展“五小”产业两批次656户,239.637万元,户均增收3653元。
一、领导重视,提早谋划。4月15日县政府收到省政府办公厅指导意见后,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十分重视,亲自安排农业农村局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落实,农业农村局组织专门力量起草了《华池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讨论稿),下发全县15个乡镇和11个县直部门征求意见,并于6月21日召开了实施方案讨论会议,经6月27日的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印发了《华池县支持贫困户发展“五小”产业实施方案》 。
二、成立机构,明确职责。为了加快“五小”产业发展,县上成立了“五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分管扶贫的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明确细化了部门职责,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牵头,市场监管局配合做好小庭院、小家禽的管理、认定与上报工作。人社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牵头,市场监管局配合做好小手工的管理、认定与上报工作。商务局牵头,市场监管局配合做好小买卖(网店)的管理、认定与上报工作。市场监管局、工信局牵头,商务局配合做好小作坊的管理、认定与上报。
三、制定政策,细化标准。小庭院:蔬菜、瓜果、花卉苗木、园艺盆景等种(栽)植一种或多种面积累计达到0.5亩以上(每亩奖补500元),中药材2亩以上(黄芪、黄芩、党参每亩奖补400元,其他中药材每亩奖补100元);小家禽:鸡、鸭、鹅、兔等小家禽(畜)养殖50只以上且鸡、鸭、鹅养殖180天以上,兔养殖45-60天以上(每只奖补10元),蜜蜂3箱以上(每箱奖补700元),鱼塘占地1亩以上(每亩奖补5000元)。小手工:加工的刺绣、缝纫、剪纸、鞋垫、凉鞋、布鞋、扫帚等手工艺品,经过县人社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和乡镇认定后,达到经营条件,开展正常经营,每户奖补2000元。小买卖:贫困户取得经营许可证,场地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稳定经营6个月以上,月销售额1500元以上,小超市、小卖部,每户奖补1万元,小吃点(摊)、小饭馆、小菜店(摊)等,每户奖补5000元;开办网店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农特产品、购买生产生活用品,经过电商部门认定的,每户奖补5000元。小作坊:取得相关证件,并正常经营。对磨坊(面粉)、油坊、(黄)酒坊、醋坊、豆腐坊等农产品加工类的小作坊,每户奖补1万元。对馒头、面条、糕点、凉粉、面皮、粉条等食品加工类的小作坊,每户奖补3000元。
四、召开会议,安排资金。根据县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的方案,各乡镇积极摸底上报,分两次共上报了656户贫困户,共需资金239.637万元,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足额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五小”产业发展。印发了华脱贫领办发〔2019〕36号文件,各乡镇和相关部门按照该文件中“五小”产业建设内容、规模和资金实施。
五、组织验收,严格监督。各乡镇严格按照华脱贫领办发〔2019〕36号文件中“五小”产业贫困户花名,组织乡村组100%自验结束后,由乡(镇)政府负责分村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以正式文件向县“五小”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拟奖补花名册和奖补资金总额。县“五小”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行业职能部门进行不少于50%的户数抽查审核,审核合格后,提交县“五小”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审定通过后,由县“五小”产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对拟奖补对象进行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无异议后,由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一折通”兑付到贫困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