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关键时期 防治粮油病虫
4月29—30日,宁县农技中心组织植保技术人员对当前小麦、油菜、玉米等病虫发生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结果表明:川区小麦开始抽穗、扬花,原面小麦普遍进入孕穗至抽穗期;油菜进入末花至结荚期,玉米处3叶1心期,出苗正常,苗齐苗壮;小麦、油菜茎粗叶茂,长势喜人。但在普查中仍发现小麦、油菜病虫害发生。小麦白粉病在田间密度大、湿度大的地块零星查到,以底部单片病叶为主,全县发生面积0.85万亩,未查到发病中心;麦蚜零星至轻度发生,全县发生面积0.57万亩,主要发生温暖向阳地块,平均1.3头/百株;条沙叶蝉轻度至中度发生,发生面积5.16万亩,虫田率11.9%;麦红蜘蛛轻度发生,目前发生盛期已过,全县发生面积2.23万亩,虫田率2.7%。油菜潜叶蝇轻度发生,发生面积1.25万亩,平均病田率12.6%。
与往年同期相比,小麦、油菜病虫害是近10年来发生最轻的一年,除红蜘蛛、条沙叶蝉、油菜潜叶蝇外,其他病虫尚未达到防治指标。主要表现在病虫发生迟、基数低、面积小、危害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冬季降雪少,病虫越冬基数低;春降雨少,湿度小,不利于白粉病、条锈病等多种病害的发生和侵染;同时,春季气温忽高忽低,特别是低温天气较多,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害虫出蛰危害和发育繁殖。但是,由于近期降雨多,湿度大,极利于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霜霉病等多种病害的侵染传播。为确保今年粮油丰产,各乡镇已提前行动,筹备药械,搞好培训,扎实开展春季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1、各乡镇组织机防队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集中扑灭发病中心,适时实施开展“一喷三防”,严防病虫害扩展蔓延。
2、药品防治。①小麦条锈病、白粉病、麦蚜:亩用10%己唑醇悬浮剂16克+5%啶虫脒乳油40ml+99%磷酸二氢钾晶体10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重发田块需间隔5-7天进行二次喷药防治,以保证防效。②油菜潜叶蝇:掌握在成虫盛发期或幼虫潜蛀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剂每亩3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
3、少数麦田杂草旺盛茂密,与小麦争肥争水严重,需尽快人工拔除。
4、对于玉米出苗与膜孔错位的田块,需尽快人工掏苗,防止晴天日光灼伤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