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多措并举 引导种植中药材7万亩
为了做大做强宁县中药材产业,发挥中药材产业扶贫助推作用,2019年,宁县多措并举,引导种植药材7万亩。
1、政策扶持。种植中药材黄芪建档立卡贫困户种苗费政府补贴80%,农户自筹20%;2018年建档立卡未脱贫户,奖补资金剩余的优先用于中药材产业,种植中药材2亩以上,每亩继续落实奖补资金800元。通过政策扶持鼓励群众种植中药材。
2、建立示范点。在春荣镇金草、新庄镇坳王、瓦斜乡原沟建立3个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在全县重点种植乡镇建立12个百亩以上中药材示范点。通过示范基地(点)建立,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效益,带动群众发展中药材。
3、引入新品种。由于上年种植丹参跌价影响,群众对中药材种植品种选择迷茫,县农技中心及时指导,为群众引入新品种黄芪、秦艽、板蓝根、紫苏等,扩大群众种植品种、种植面积。
4、推广新技术。县农技中心着力推广新技术在中药材上的应用,推广粮药套种、林药套种、果药套种等技术解决粮药争地的矛盾;推广育苗栽植、配方施肥技术、地膜覆盖技术、机械种植收获等技术,以提高药材收益。
5、技术培训。2019年以来加大对中药材技术培训,扩大中药材种植宣传。对重点种植中药材乡镇全方位培训,共培训8个乡镇,受训1100多人。
6、订单种植。今年同中天药业公司签订订单种植黄芪3000亩,马洼种植栽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福建漳州药企签订种植紫苏1000亩,采取 “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订单种植促种植,解决了群众销售后顾之忧,调动了群众种植积极性。
7、抱团发展。在全县子午岭林缘区5乡镇、董志塬片区5镇、早胜塬片区5镇各成立一个中药材联合社,有效解决当前中药材合作社发展规模小、经营实力弱、市场竞争力有限的问题。形成抱团发展,创新发展机制,扩大合作社间的技术与信息交流,提高合作社种植、加工、销售能力和水平,真正带动群众闯市场。目前全县已注册成立中药材联合社有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