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详细内容

如何拓宽贫困地区的产业扶贫路 看看甘肃庆城的“331+”

来源:庆城县农牧局 作者:毛剑钊、张恩武 发布时间:2019-01-09 15:50:00 浏览次数: 【字体:

庆城县是全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1年被列入国家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共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53个行政村,总人口32万,农业人口23.81万,草畜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推动贫困群众脱贫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剩余贫困人口脱贫的难度越来越大,主要原因是他们就业渠道不稳定、发展产业能力不强、劳动力欠缺以及因学、因病刚性支出较大,针对这些家庭,仅靠分散的种养业和到户扶持措施难以实现脱贫。面对这样的形式,庆城县深入调研思考,结合三变改革,提出了“331+”产业扶贫新模式。

“331+”模式从哪里来

20179月,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为试点,依托兴富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甘肃中盛华美羊业有限公司带动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养殖湖羊脱贫致富的有效模式。充分汲取两方面教训,一是避免由政府集中采购羊只,分散投放到户,农户既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投入一分钱,一年投两年卖三年全不见的现象;二是避免将小额贷款直接投放到户,由群众自行购买养殖,难以监管,农户将贷款另作他用的现象。经过与乡、村及贫困群众的座谈,由农户贷款购买羊只、种植饲草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饲养,中盛公司微利供羊保底价回收,合作社与贫困户按照股份比例分红,既有利于提高养殖质量,又有利于政府扶贫项目的监管。我们将此模式称为“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即运用三方联动三变品牌带动、党建促动机制,加快产业扶贫步伐,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第一个“3”是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第二个“3”是指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是指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是指“+党建”“+村集体经济,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担任龙头企业、合作社党建指导员,以党建引领脱贫产业发展,采取股份合作办法,通过村集体领办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331+”模式的案例看效益

驿马镇杨湾村“331+”湖羊产业扶贫试点合作社于20171124日投产,入股贫困户65户,从中盛公司购买湖羊种羊1352只,其中怀孕母羊1300只(每户20只),种公羊52只。至20181月底共产羔2405(平均产羔率185%),至7月底成活并由中盛公司回收育成羊2309(成活率96%)。中盛公司以27/公斤协议价回收,育成羊销售收入249.37万元,羊粪收入5.6万元,总计收入254.97万元。总支出159.56万元(成年羊1352*2.8/*180=68.14万元,进羊至今共10个月,种羊成本支出按6个月计算,羔羊2309*2.2*180=91.42万元),纯收入95.41万元。928日首次分红,65个贫困户总计分红65.46万元,村集体分红0.5万元(村集体入股5万元),分红后合作社剩余利润29.45万元。贫困户常广科,入股饲草地10亩,出义务工4个,应分红1.2万元,扣除义务工800元,实际分红1.12万元。庆城县以驿马镇杨湾村兴富合作社为案例,在全县新建“331+”肉羊合作社18个,带动贫困户1042户,承诺年保底分红1.2万元;并将“331+”模式推广到苹果、中药材、白瓜籽等产业,共引进、扶持和培育8个龙头企业,新建改建“331+”产业合作社64个,与1927户贫困户签订了农产品保底回收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带贫机制,为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规避了风险。

推广“331+”模式的几点启示

一是“331+”模式为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创造了增收渠道。从我县贫困户的现状来看,有劳力但不会发展产业和预备兜底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人口占全县剩余贫困人口44%不会干、不能干已经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要“绊脚石”。“331+”模式的建立,发展意愿且不会或无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找到了政策扶持的突破口和发展产业的切入点,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激活了农村发展的活力,创造出了贫困群众增收的新窗口。贫困户只要参与进来,动起来、干起来,“钱袋子”就能鼓起来,脱贫致富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二是“331+”模式为合作社的规范化建办提供了操作规程。针对大多数合作社存在“空壳合作社”、“一人合作社”等现象,通过建立331+”模式,进一步健全五个一包抓责任体系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建办中存在社会认知度不高、合作意识薄弱、管理机构不明确、运行不规范、资金和各类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不足、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无抓手等一系列问题,为产业合作社规模化、合作化、标准化、规范化建办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为政府甄别筛选合作社和政策扶持培育合作社提供了依据、找到了抓手。

三是“331+”模式为贫困户闲置的资产资源找到了出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家里只剩老人和儿童,导致农村生产难以开展、大量资产资源闲置等问题。331+”模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为核心,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有效推进闲置土地、闲散资金、闲余劳动力等资产资源的集中,鼓励引导贫困户以饲草地、闲余劳动力、其他闲置资产入股“331+”养殖合作社无人经管果园托管到果业合作社方式,参与分红,补齐收入不稳定的缺口,最终实现产业增效、生活增收生态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