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复种马铃薯技术指导意见
一、品种选择
复种马铃薯应选用优质脱毒种薯的原种或一级种。冬油菜茬复种马铃薯选用生育期70—90天的中早熟品种,如V7、红美、希森6号、冀张薯12号、陇薯19号等。冬小麦茬复种马铃薯尽量选用淀粉含量高的品种,如青薯9号、陇薯7号、陇薯14号、陇薯26号等品种。
二、种薯处理
对脱毒原种或一级种进行精选。选择品种特征强,无病虫害、无冻害,薯皮光滑、细嫩、色泽鲜艳的健康薯做种薯,避免使用带病种薯和商品薯做种薯。播种前应将种薯晾晒。切薯时应将切刀用75%酒精消毒,防止环腐病传播,切块时先纵切,再横切,切深一些,切块要求大小均匀,保证每块都有1—2个芽,每个切块尽量多带薯肉。切块完成后用马铃薯专用拌种剂拌种或用霜脲锰锌兑滑石粉稀释后拌种,切块避免阳光直射暴晒。
三、配方施肥及土壤准备
冬油菜或冬小麦收获后,应及时清理地上杂物,及时开展深翻、旋耕,结合旋耕施足底肥。冬油菜茬复种时,亩施尿素18—25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冬小麦茬复种时,亩施尿素25—35kg、过磷酸钙25kg、硫酸钾15kg,可获得高产,且大薯率和商品薯率也较高。人力不足管理粗放的农田则在耕地前亩施马铃薯专用复合肥80kg,适当配施微生物菌肥或有机肥,同时施入防治地下害虫药剂辛硫磷等。
四、播种时间
前作收获后及时腾地、翻耕,尽早播种,播种时间越早,产量越高(即使土壤墒情不足,也应及时播种,待雨出苗)。冬油菜茬较冬小麦茬复种可显著增加产量。油菜茬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抢墒播种,小麦茬尽量在7月上旬播种结束,播种深度10—15cm。
五、栽培模式
播种时采用起垄、播种、覆土、喷药一体机,减少人工成本投入。
大垄双行露地栽培:不覆膜,旋耕后采用机械起垄完成播种,垄高10—15cm,垄距1.2m(垄宽85cm,垄沟宽35cm);
平作培土栽培:露地平作种植,小行距30cm,大行距90cm,待出苗后进行培土起垄,培土高5—10cm。
种植密度均为3500-4000株/亩。由于出苗期正值高温天气,为避免烧苗,建议采取不覆膜,或膜(黑膜)上覆土、秸秆覆盖等措施。
六、田间管理
及时观察苗情,做好田间除草和病虫害防治,尤其是前茬作物次生苗防治。及早做好蚜虫防治及早、晚疫病预防。
1.田间除草。为节约人工成本,进行播后苗前化学防除油菜和小麦自生苗及田间杂草。马铃薯播种后3—10天内进行播后苗前除草,采用70%嗪草酮+10.8%精喹禾灵+33%二甲戊灵土壤喷雾封闭处理;也可以在马铃薯株高10-15cm、杂草2—4叶期进行茎叶喷雾防除,采用3%砜嘧磺隆+12%烯草酮茎叶喷雾处理。
2.中耕培土。马铃薯现蕾前及时中耕培土1—2次,可采用机械进行中耕培土。当苗高10cm时进行低培土,培土高度5cm左右;现蕾期进行第二次培土,培土高度5cm左右。避免薯块生长后期块茎露出地面,影响产量和品质。
3.消灭虫害。7月中下旬是陇东地区第二个蚜虫迁飞高峰期,此时,夏播马铃薯正处于苗期。因此,在出苗率达到85%时,进行第一次防治蚜虫,叶面喷施5%啶虫脒乳油1000-12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方式为喷头向上,与地面成25—30度角,尽量将药液喷施于叶片背面,每间隔7—10天防治1次,到8月上中旬即可。
4.预防病害。我市复种马铃薯,出苗生长季节在夏末和秋季,正时多雨,马铃薯早、晚疫病的发生频率较高。马铃薯齐苗后,叶面喷施保护剂代森锰锌预防早、晚疫病,然后每间隔10—15天喷施吡唑醚菌酯、霜脲锰锌、丙森锌、多菌灵、嘧菌酯、氟啶胺等药剂预防晚疫病的发生,上述药剂最少选用三种,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七、收获及贮藏
适时收获,降低地下害虫危害和烂薯率。采用机械碎茎、收获。鲜薯要适当晾晒,否则由于水分过大,容易碰伤表皮,不利于运输、销售和贮藏。人工分级捡拾装袋,种薯可存入阴凉通风地窖或气调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