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秸秆微贮饲料制作技术

来源:市畜牧水产技术中心 作者:惠文 发布时间:2022-09-30 16:26:42 浏览次数: 【字体:

秸秆微贮,也称黄贮,是秸秆失去水分,变干达不到青贮条件,通过添加水分和生物添加剂,进行发酵而成的饲料。

一、秸秆微贮的特点
        1.适口性好。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后,质地变得柔软,并具有酸香酒气味,适口性明显提高,增强了家畜的食欲。与未经过处理的秸秆相比,一般采食速度可提高43%,采食量可增加20%以上。
        2.营养价值和消化率高。在微贮过程中,秸秆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部分被降解,同时纤维素木质素的复合结构被打破。瘤胃微生物能够与秸秆纤维充分接触,促进了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加了瘤胃微生物蛋白和挥发性脂肪酸的合成量,提高了秸秆的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使秸秆变成了牛、羊的优质饲料。生产实践表明,3公斤微贮秸秆相当于l公斤玉米的营养价值。通过微贮,小麦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55.6%,玉米秸秆的消化率可提高61.2%。用微贮秸秆饲喂牛、羊和未处理秸秆相比,可使其日增重提高30%以上。

 3.成本低廉。15克微贮菌种就可以处理2000公斤秸秆,而氨化同样多的秸秆则需用尿素40~50公斤,两者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但微贮秸秆可比尿素氨化降低成本80%左右。

 4.操作简便。秸秆微贮与青贮、氨化相比,方法简单易学。只要把微贮菌种活化后,放到1%的盐水中,然后均匀地喷洒在秸秆上,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压实封严,在密闭厌氧条件下,就可以制作优质微贮秸秆饲料。微贮饲料安全可靠,微贮饲料菌种均对人畜无害。

 5.贮存期长。发酵处理秸秆的温度为10~40℃且无论青干秸秆都能发酵。微贮菌种可利用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迅速发酵,繁殖快,具有很好的防霉能力。秸秆经发酵后,能够形成大量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具有很强的杀菌抑菌能力,故发酵的秸秆饲料不易发生霉变,可以长期保存。

二、秸秆微贮的条件

 1、秸秆微贮必须在密闭的无氧条件下进行。秸秆中氧气含量越少,有氧发酵时间越短,秸秆越不易发生腐败霉烂,微贮越容易成功。所以在填装微贮料时,一定要装紧压实,尽可能多地排除空气,封严,以防漏气。

 2、微贮时一定要保证适宜的湿度。水分过多或过少,微贮均不易成功。一般微贮要求秸秆水分为60%~70%。

 3、温度要适宜。一般温度在10~40℃的范围内。

 4、微贮时要添加高效活性微贮菌种,若不添加菌种,杂菌发酵较为激烈,微贮则不会成功。

 三、秸秆微贮过程

1、准备微贮设施

制作微贮秸秆大多利用微贮窖进行。微贮窖可以是地下式或半地下式的,应选在土质坚硬,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距畜舍近,取用方便的地点。微贮窖最好用砖和水泥砌成口大底小的梯形窖,斜度一般以6~8度为宜。

2、准备秸秆

选取新鲜无霉变的秸秆,微贮前必须切短,以便压实,保证微贮饲料的质量,一般玉米秸切成2~3厘米长,麦秸可切成5~6厘米长,也可揉丝处理。

3、准备微贮菌种菌液

秸秆微贮饲料的原料配比是:每2000公斤作物秸秆(含水量在15%以下)加入约1000公斤水,加入10公斤微贮菌种。将原料混合均匀,装入窖中,封闭好,进行发酵。

4、装窖

将切短的秸秆装入微贮窖中,每装20~30厘米厚,喷洒一遍菌液,要求喷洒均匀,使菌液与秸秆充分接触。用脚踩实或用机械压实,然后继续装填,如此反复装料,直至装到高出窖面30~35厘米为止。
    5、封窖

秸秆装好后,一般可在最上层按每平方250克均匀地撒上一层盐。然后用较厚的塑料薄膜盖好,塑料薄膜应比窖口要稍大,以便保持窖内密封。封窖后要及时进行检查,防止踩压,防止深陷,如出现裂缝或漏洞,应及时封堵以防漏水漏气。一般10~40℃的气温条件下,经10~15天就可完成微贮发酵。

6、开窖利用  

 微贮发酵好后,即可开窖取用。开窖时,应从窖的一端开始,揭开塑料薄膜,由上至下逐段垂直取用。用完后将塑料薄膜封盖好,切忌全部揭开塑料薄膜,否则,会有大量的空气进入窖内,容易引起二次发酵,使秸秆发生腐烂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