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番茄早疫病防治技术

来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作者:李金章 发布时间:2022-09-01 10:50:07 浏览次数: 【字体:

       早疫病是大棚、日光温室番茄(西红柿)生产中常见病害,若防治不当,往往会造成较大损失,现就该病绿色综合防治技术做如下介绍,希望对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一、早疫病症状

  早疫病能侵害叶、茎和果实。叶片被害,初呈深褐色或黑色圆形至椭圆形的小斑点,逐渐扩大,达1-2mm,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边缘有黄色晕环。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渐次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完全枯死。茎部病斑多数在分枝处发生,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断枝。幼苗常在接近地面的茎部发现,病斑黑褐色。病株后期茎秆上常布满黑褐色的病斑。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其上长有黑色霉,病果常提早脱落。

       二、发病条件

  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分生孢子在水滴中于16-34℃下经1-2小时即萌发,而在适温28-30℃下只要35-45分钟就可萌发。天气多雨雾时,分生孢子可以大量形成和迅速萌发,常引起病害的流行。此病大多数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老后才发病。水肥供应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轻;植株生长衰弱,田 间排水良,发病重。据杭州观察,番茄早疫病在温度15℃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生;20-25℃,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病情迅速发展;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如果相对湿度低,发病缓慢;温度在25℃以上,湿度大,病情还能继续发展。在杭州地区,番茄苗有4-5叶片时就开始发病,大田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发期,6月中旬以后病害逐渐减少。

       三、综合防治技术

  1、选栽抗病品种:粤农2号、早雀钻、小鸡心、荷兰5号等品种较抗病,可以选栽。也可以利用杂交种,北京早红与奥农2号杂交,或北京早红与满丝杂交,其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抗病力。

  2、轮作:要选择连续两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地作苗床,如苗床沿用旧址,则床土要换用无病新土。避免与其他茄科作物连作,应实行番茄与非茄科作物3年轮作制。

  3、种子处理:从无病植株上采收种子。如种子带菌,可用50℃温汤浸30分钟,取出后摊开冷却,然后催芽播种。

  4、加强培育管理:苗床内要注意保温和通气,每次洒水后一定要通风,叶面干后盖窗。降低床内空气湿度,不利病害发生和发展。筑高畦种番茄,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早期发现病叶或病株应及时摘除,加以烧毁或深埋。番茄生长期间应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对病害的抗性。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洒(0.5:0.5:100)波尔多液;50%甲基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苗期喷射波尔多液的浓度一般以0.2:0.2:100为宜。第一次喷药后,每隔7-10天再喷一次,要连续喷3-5次。番茄茎部或分枝处发病会造成断枝,影响产量很大,有些地区采用刮治的方法,即对茎部或分枝处已发病的部位,在轻轻刮除病斑后用抗菌剂“401”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涂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