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市农科院 作者:张丽娟 发布时间:2022-06-16 15:24:31 浏览次数: 【字体:

红小豆属于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宜与谷类食品混合熬制豆粥,也可作为豆馅制作点心。

一、适宜栽培品种

红小豆种植应选择优质、稳产、抗病的品种,推荐晋小豆3号、晋小豆1号、中红2号。

二、红小豆生长条件

红小豆具有一定的耐阴性,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能够生长,对于土壤的要求不高,选地应选排水功能较好的土地,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同时不过多产生积水。播种时间为五月下旬到六月上旬。

三、栽培技术要点

1、合理选茬。红小豆作为一种豆类作物,前茬应该选择玉米作物,不应与大豆换茬,以免感染病虫害而减少产量。   

2、整地方式。整地有秋耕和春耕两种方法,秋耕一般要深,耕深以30-50cm,春耕宜浅以9-12cm为宜。起条垄同时进行深施肥,镇压后待播。

3、选种方式。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选择饱满整齐的子粒做种子,除掉一些不饱满,有病虫的子粒。

4、施肥管理。施肥管理上要结合整地,施入腐熟的优质农家肥或有机肥60-70kg/667m2作为底肥,每亩施磷酸二铵5kg做种肥。瘠薄的山地,在苗高10cm时,结合中耕可追施尿素2.5kg/667m2。施肥方法为分层施肥。

5、合理种植。红小豆的种植宜稀不宜密,密度较高会引起倒伏严重的情况,影响红小豆的生长情况。种植方式为垄上条播,垄距为50-60 cm,株距8-10cm,播种深度3-5 cm,每窝播种4-5粒,播后及时镇压。待出苗后每穴留苗2-3株。

6、病虫害防治。在红小豆防治病虫害问题上应该采用合理轮作更换品种,选用抗病品种,肥料的农业防治措施。常见的病害有病毒性病害、真菌性病害和细菌性病害。花叶病毒,锈病病菌可借风雨在田间传播,在发病初期用0.001%的粉锈灵药液进行喷洒。褐斑病、赤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交替喷雾。常见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豆荚螟、豆象等。食心虫和豆螟发生时及时清除落花落荚,摘除受害卷叶和豆荚,也可用20%氰戊菊酯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2000-2500倍液,交替用药,从现蕾开始,喷蕾、花各一次。蚜虫可用50%抗蚜威800-12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7、田间的管理。中耕一般为2-3次,第一次为出苗显示时,松土30cm以上,起到增温、抗寒、耐涝的作用,幼苗做到留强去弱。第二次中耕为花荚期,耕深为15-20cm,做好除草工作,实行起垄培土,避免杂草抢夺红小豆生长营养及植株倒伏。第三次在初花期的时候,要适当追肥,使用磷酸二氢钾等药剂与水混合后向叶子喷洒。后期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过多或者是多雨天的时候要注意做好排水工作,避免积水沤根腐烂导致植株生长受到阻碍,降低产量及品质。

8、收获。在红小豆的颜色成灰黄色时收割。收割的红小豆要及时的晾晒、清选、入库保存,贮存空间应低温、通风、水分含量较低,避免红小豆产生霉变的情况,保证红小豆的质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