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科普文章>详细内容

全膜双龚沟播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来源:市农科院 作者:高级农艺师 耿智广 发布时间:2022-03-31 17:13:50 浏览次数: 【字体: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米以下,年降雨量250-500毫米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

1播前准备

1.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坡度在15度以下的地块。

1.2施肥

亩施农家肥3000-5000kg起垄前均匀撒在地表。亩施尿素20-25kg,过磷酸钙50-70kg,硫酸钾10-15kg,硫酸锌2-3kg或亩施玉米专用肥80kg,均匀撒在小垄的垄带内。

1.3 起垄  

川台地按走向开沟起垄,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垄,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每垄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面,垄面垄沟宽窄均匀,高低一致。

1.4 土壤消毒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起垄后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0.5kg加细沙土30kg,拌成毒土撒施,或兑水50kg喷施。

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g兑水50kg全地面喷施,喷完一垄后及时覆膜。

1.5 覆膜

1.5.1 时间

秋季覆膜: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耙地,在10月中下旬起垄覆膜。有效阻止秋冬春三季水分的蒸发,最大限度地保蓄土壤水分,但要注意冬季护膜。

顶凌覆膜:早春3月上中旬土壤消冻15cm时,起垄覆膜。有效阻止春季水分的蒸发,提高地温,保墒增温效果好。

1.5.2 方法  

人工覆膜:选用宽120cm的地膜。沿边线开5cm浅沟,地膜展开一边在浅沟内,用土压实;另一边在大垄中间,沿地膜每隔1m左右从膜边下取土固定,并每隔2-3m横压腰带。覆完第一膜后,将第二膜的一边与第一膜在大垄中间相接,膜与膜不重叠,从下一大垄垄侧取土压实,依次类推。

机械覆膜:采用专用双龚沟覆膜机械,起龚和覆膜同时完成。

覆后管理:覆盖后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沟中每隔50cm打一直径3mm的渗水孔。覆膜后严防地膜破损。发现破损及时盖土,防止大风揭膜。

1.6 种子准备

选用良种: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降雨、积温)和气候特征(晚霜时间、小气候特点),选择株型紧凑、抗病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杂交玉米品种,主要有金穗系列、登海系列、先锋系列、大民系列等。

种子处理:原则上要求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或包衣药剂针对性差,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用20%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g加水1.5-2.5kg,拌种50kg。

2播种

2.1 播种时间

当地表5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各地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下旬。

2.2 播种方法

用玉米点播器按规定的株距将种子破膜穴播在沟内,每穴下籽2粒,播深3-5 cm,点播后随即踩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不覆土封口。

2.3 合理密植

年降雨量300-350mm的地区以3000-3500株为宜,年降雨350-450mm的地区以3500-4000株为宜,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地区以4000-4500株为宜,肥力较高,墒情好的地块可适当加大种植密度。

3中期管理

苗期:采用一穴双苗种植法,苗期不需查苗补苗和定苗,但要注意引苗出穴,以防高温天幼苗紧贴膜下被烫伤烫死。拔节期前,要勤查勤看,及时将分蘖彻底从基部掰掉。

中期:中期管理的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特别是中上部叶片(棒三叶),促进茎秆粗壮墩实。此期要注意防治玉米顶腐病、瘤黑粉病、玉米螟等虫害。当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追施壮秆攻穗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5-20 kg。追肥方法是用玉米点播器或追肥枪从两株中间打孔施肥,或将肥料溶解在150-200kg水中,用壶在两株间打孔浇灌50ml左右。

后期:后期管理的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要保护叶片,提高光合强度,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发现缺肥时,应及时追施增粒肥,一般每亩追施尿素5kg。

4收获

收获不当一般可造成8~10%的减产,即每亩少收获80公斤左右。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基本变硬,微干缩凹陷,果穗苞叶干枯发白、松散。

5收获后管理

果穗收后防止淋雨受潮导致籽粒霉变,待水分含量降至13%以下后,脱粒贮藏或销售。果穗收后秸秆及时收获青贮。注意残旧地膜的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