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服务>详细内容

加强病虫防控 护航夏粮丰收 

来源: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9 10:06:56 浏览次数: 【字体:

当前,我市冬小麦大多进入灌浆期,多种小麦病虫在冬麦区普遍发生。

一、当前冬小麦病虫害发生情况

据5月底调查监测,条锈病发生面积3.2605万亩,在西峰区、宁县、正宁县、镇原县个别田块以点片发病中心为主,存在扩散流行风险;麦蚜发生面积57.574万亩,近期发生面积和虫口密度增加较快;麦蜘蛛发生面积41.48万亩,部分麦田达到防治指标;白粉病发生面积20.28万亩;其它病虫害轻度发生。近期气候条件有利于小麦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

二、后期发生趋势分析

据气象部门预测,5、6月份气温偏高、大风天气多,南部气候趋势有利于条锈病、白粉病侵染蔓延。同时,受西南季风影响,小麦条锈病外来菌源将持续进入我市,条件适宜时,主要在南部麦区扩散流行,流行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中北部气候趋势有利于麦蚜繁殖危害,发生盛期6月上中旬。

三、防控措施建议

要根据当地小麦长势及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在继续做好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的同时,将防病治虫作为“虫口夺粮”的重要抓手,全力夯实夏粮丰收基础。

1.强化监测预警。小麦条锈病具有暴发流行的特点,一旦菌源充足,气候适宜,将会大面积发生流行危害,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安全。因此,要盯紧、盯牢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科学指导防控,提高防治效率。

2.及时开展防治。针对当前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发生趋势,大家要提高认识,积极行动。一是尽可能将小麦条锈病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一旦发现小麦条锈病,“发现一点、防治一片”,推荐使用30%己唑醇悬浮剂、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50克/升丙环唑乳油或125克/升氟环唑悬浮剂等药剂。二是麦蚜(500头/百株)虫口达标田块,应及时喷施8%氯氟·噻虫胺悬浮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或15%噻虫·高氯氟悬浮剂或20%呋虫胺悬浮剂等药剂进行防治。三是在干热风来临前,结合小麦“一喷三防”及时叶面喷酒萘乙酸、磷酸二氢钾等溶液,可有效预防并减轻灾害损失。